旅行,一件沒有意義的事 文/葉舟
一個人但凡有些理想主義情懷,她的意願清單上總會有一條叫做「環遊世界」。我也有,並且曾經一度想要把它作為我的終極大目標,也曾經非常嚴肅地想過怎麼樣才能像旅遊衛視的史林子一樣做一個旅遊節目主持人,玩了又賺了錢,一輩子過得瀟灑。可後來當我知道這些主持人為了拍攝一個好鏡頭要連著吃八個饅頭的時候,這個念頭就打消了。不過,我心中那個背著大包,戴著墨鏡,梳著一根馬尾辮的女孩子一直目光堅定地朝著遠方走去。
現在人們對旅行的極度推崇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狂潮,為什麼要旅遊,因為旅遊「好」。好在哪裡?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對這個問題有清楚的答案。對於缺時間又缺錢的大多數學生和上班族,「去遠方」(是的,旅行這兩個字不夠文藝)是一個自己心中的烏托邦,更多的是對於枯燥乏味的現實生活的逃避,所以旅遊更多的是「出去玩」和「散心」。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旅行就是從一個你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
我曾經非常嚴肅的思考過人為什麼要旅行,並且得到了一個我現在依舊認同的答案——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豐富生命的方法。我總覺得,好不容易活這麼一次,如果不把這個世界走一走,一輩子就呆在屈指可數的幾個地方,實在是有一種虧了的感覺。所以,為了把生命的本賺回來,怎麼著也要多出去看看。
可是,「看看」就可以豐富生命了嗎?當然,如果你可以旅居或者留學,那麼對這個地方的收獲會幾何倍數增加。可是更多的人出遊只能是小長假或者寒暑假,這種旅遊更多的還是看風景,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當地人。劍波那天提了一個問題,一個人去旅行,不過是在這個地方看看美景吃吃美食,對於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並沒有機會做十分深入的了解,這樣子的話有意義嗎?
我認為有的。那些風景本身就是意義。同樣都是居民樓,上海的和吉林的就不一樣,北京和紐約的也不一樣,她的磚瓦質地,建築結構,顏色搭配,這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藝術,是多少人生命的印記。按理來說,維基百科和書已經把世界各地風土人情都介紹遍了,一個人去旅遊都不一定能夠獲得比這些資源給你多的知識。可是,正是因為知識獲取如此便捷,純知識的價值正在一點點降低,旅行絕不是為了知道。實際上大多數去看莫奈展的人根本不了解莫奈和印象派以及這個流派和宗教社會的關系,再說了網上都能看到莫奈的畫作,人們大可以坐在電腦前點一點鼠標,不用去忍受地鐵長時間的顛簸。可是,莫奈展的珍貴並不在於讓人們知道有這麼一幅畫作,而是讓人們感受到這幅畫作的氣息。我不知道怎麼定義氣息,只能說是除了直白的視覺體驗之外的東西,不僅要運用到視覺,要調動你的全部感官去感受一幅畫作。一幅畫,當你站在他的面前,用自己的雙眼直接看到它的線條,她的配色,感受到它整體的氛圍,嗅到現場淡淡的油墨味道,這些東西是一幅畫最珍貴的東西。或許你還不能像一個鑑賞家一樣分析出個一二三四五,但是這幅畫已經在你心中種下了一個種子,一旦陽光水分剛好,這顆種子就會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給你的人生遮擋毒辣的太陽。
旅行本身沒有意義,就像讀書,學習,提問,交流一樣,這些事情本身都沒有意義。如果一個人只是單純的做它們,買一張張的機票著急的去下一個目的地,把書翻得嘩啦啦響趕快看完一本又一本,不停地在微博上和大V對話爭取一個面談的機會,這和逛淘寶看韓劇一樣,只是花時間並沒有什麼成長。反之,如果一個人太著急了,恨不得用精密的化學儀器衡量這些活動哪一個更對自己的發展有利,然後趕忙挑著這些高回報的活動去做。這樣子的想法是不是有一些太急功近利了?成長,對於我,是一件長久而持續的事情,急不得,只能一點一點用心去做。我也相信,只有一定數量的累計才能保證當質的飛躍的機會來臨的時候不會把握不住。
我不期待點金石一般的突破,我更相信時間看得見。旅行,對於我而言,就是一場用時間買下的股票,它本身有價值,但是我能不能賺,全看我怎麼玩,什麼時候玩,在哪裡玩。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一個人如果在其本身的生活中死氣沉沉,就很難在旅行中變得富有趣味。旅行是一面放大鏡,把你靈魂中的好奇和鑑賞力發揮出來,而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科學創作。旅行即是生命長久累積的手段,其質量也是一個人積淀的體現。此生既然有幸降落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就要盡自己所能去了解他,這是權力,也是責任。
Lovely planet和lonely planet的區別不只只是v和n,在我眼中,v是一個人往後縮的腳,n是一個人往前邁的腳。這顆星球是否美麗,全看自己怎麼做。
【全文完】
旅遊、美食給你好心情^^
|